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时常会听到“失信人”这个词汇,在成为失信人之前,是否会先通知本人呢?这个问题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,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。
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失信人,失信人是指在民事执行程序中,有履行能力但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或者以伪造证据、暴力、威胁等方法妨碍、抗拒执行的的自然人、法人或其他组织,失信行为对个人信用产生严重影响,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将受到诸多限制。
在成为失信人之前,是否会通知本人呢?
在成为失信人之前,相关部门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一系列的操作,在这个过程中,失信人本人是会收到通知的,以下是一般的情况:
1、执行程序启动:当债权人向**申请强制执行时,**会依法启动执行程序,被执行人(即可能成为失信人的人)会收到**寄送的执行通知书。
2、履行义务:被执行人在收到执行通知书后,应当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履行相应的义务,如果被执行人按时履行了义务,那么就不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。
3、未履行义务:如果被执行人在收到执行通知书后,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,**会依法采取强制措施,在此过程中,被执行人可能会收到**的警告或者罚款等通知。
4、被列入失信名单:在采取强制措施后,被执行人仍然未履行义务,**会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并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,被执行人将会收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通知。
以下是详细的几个步骤:
通知方式
通知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:
1、邮寄:**会通过邮寄方式向被执行人送达相关法律文书,包括执行通知书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。
2、送达:对于邮寄无法送达的情况,**会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,将法律文书送至被执行人的住所或工作单位。
3、公告:在无法通过邮寄和送达的方式通知被执行人时,**会在报纸、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,视为已通知。
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、执行通知书:告知被执行人应履行的义务、履行期限以及不履行义务的后果。
2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:告知被执行人已被列入失信名单,以及失信行为所带来的限制和惩戒措施。
3、强制措施:告知被执行人**已采取的强制措施,如查封、扣押、冻结财产等。
注意事项
1、被执行人应认真阅读通知内容,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。
2、被执行人应及时履行义务,避免被列入失信名单。
3、被执行人如对通知内容有异议,可以依法提出异议。
在成为失信人之前,被执行人确实是会收到通知的,收到通知后,被执行人应认真对待,及时履行义务,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,失信行为对个人信用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,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的信用,做一个守法的公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