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日常生活中,民间借贷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,很多时候,借贷双方可能因为关系较好,而在借条中没有明确约定利息,这种情况下,未约定利息是否视为不支付利息呢?下面就来详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。
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民间借贷,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、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,在自愿、平等、诚实信用的原则下,依法进行的资金借贷行为,在民间借贷中,借条是证明债务关系的重要凭证。
在借条中,利息是借贷双方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,根据我国《合同法》的规定,借款合同中,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利息,如果没有约定利息或者约定不明确,该如何处理呢?
1、未约定利息的情况
当借条中未约定利息时,根据《合同法》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:“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,视为不支付利息。”也就是说,在借条未约定利息的情况下,借款人无需向出借人支付利息。
2、约定利息不明确的情况
如果借条中虽然约定了利息,但约定的不明确,如只写了“按约定支付利息”等模糊字眼,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?根据《合同法》第六十一条的规定:“合同生效后,当事人就质量、价款或者报酬、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,可以协议补充;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,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。”
在利息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,借贷双方可以协商补充约定利息,如果双方无法达成补充协议,那么可以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来确定利息。
3、法律规定下的利息支付
虽然未约定利息视为不支付利息,但以下两种情况下,借款人仍需支付利息:
(1)借款人逾期还款:根据《合同法》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:“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,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。”
(2)借款人提前还款:根据《合同法》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:“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,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,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。”
以下是几点关于借条未约定利息的注意事项:
1、借贷双方在借贷关系成立时,应尽量在借条中明确约定利息,以避免日后因利息问题产生**。
2、如果借条中未约定利息,出借人有权在借贷关系存续期间与借款人协商补充约定利息。
3、借贷双方在签订借条时,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,确保借条内容真实、准确、完整。
4、出借人在出借款项时,应保留好借条、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,以便日后**。
民间借贷中,借条未约定利息视为不支付利息,但在实际操作中,借贷双方应尽量明确约定利息,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,在遇到利息问题时,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,维护自身权益,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